張志誠報導 2003/06/25
資料來源: Career
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,科技業者卻還直說找不到人才,問題出在教育體系所培育的人才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。根據經建會調查顯示,90至93年之間高級專業與管理人才每年短缺五萬人,這顯示國內人力資源供需失衡非常嚴重。
經建會人力規劃處報告指出,國內高科技產業已經遭遇到人力不足的現象,90至93年之間高級專業與管理人才每年短缺5萬人。企業對於人才荒的感受非常迫切,人力規劃處認為,如不解決供需失衡問題,將阻礙我國經濟發展。
經建會指出,學校對產業人才需求缺乏有利管道與正確資訊來源,學校課程的規劃也與產業脫節,無法反映市場的實際需要。大學、四技、二技擴充太快,碩士以上人才養成卻趕不上需求成長,學校教的偏重理論,有些老師甚至缺乏實務經驗並與業界脫節,學生因而無法學以致用。
根據推估,92至100年間,包含二技、四技的科技學門學士畢業生扣除出國與進修因素後,每年近1萬6千人供過於求。其中資訊管理學士每年畢業生超過1萬6千人最多,資訊管理、環工土木、食品營養與農林科學每年供給超出1500人,基礎科學相關學系供需均衡,但資訊工程、工業設計、工業工程、材料工程都是供不應求。
科技碩士人才方面,每年平均供過於求7400人,資訊工程人才嚴重短缺,每年缺額達3300人,至於碩士級以上高級資訊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殷切,其他如電機通訊、食品營養與工業工程也需才孔急。
未來的就業機會將偏重在白領人士,非技術勞工的收入將逐漸壓縮,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不能掌握專業,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。經建會認為,學校應該快速調整科系招生政策,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,推廣彈性化與多元化的產學合作,加強外語訓練,增進畢業生的實務經驗與能力,才能配合產業與社會發展的需求。